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

裕民县地貌特征

来源: 日期:2024-02-08 16:40:06

根据县域大的地貌轮廓和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物特征,可分为巴尔鲁克山区、山前丘陵沟壑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北部冲积平原等4个地貌单位。

 

山  区

 

一、巴尔鲁克山区

位于塔额盆地以南,艾比湖以北,呈中高山型,山体呈北东—一南西走向,山体东高西低,海拔1000~3252米,大小山体310座,1023~3200米之间山峰有34座,最高山峰3252米,主要由古生界岩层及花岗岩浸入体组成,是裕民县主要地貌单元。因山地多次上升,一般可见古夷平面,加之外营力多样性变化,随高度而异,构成明显的地貌垂直分带。山地坡北亚高山带,(海拔2300米以上),以寒冻风化为主,雪蚀和融雪径流发育,准平原面保存良好,地形开阔,古冰蚀地形清晰,U形谷底,山坡上发生亚、高山植被。中山带(1400~2300米),以侵蚀一剥蚀作用为主,径流切割活跃,山峦起伏切割较深,古夷平面已不太明显,仅成较窄的条带,水系多发源于西、北两边,主河流24条,山沟100余条。此带降水丰富,灌木草原植被丰茂,是优良的夏牧场。

低山带范围较广,上升运动较弱,海拔l000~1400米,比高100~200米,径流切割较弱,山坡较缓,一般仅为15~25度,只见不深的宽谷和丘状山峰突起,山顶遍布黄土,降水较丰,草木繁茂,呈山地草原景观,大部分为优良牧场,宽谷地是打草场。部分耕垦,分布有旱作,种植喜凉早春作物,成农牧交错地区。

山地东南坡为风影面,极为干旱,没有黄土状物质,以粗骨沉积物为主,呈砾面荒漠景观,植被稀少,但冬季较暖,为冬牧场。

二、山前丘陵沟壑区

分布于山地西北坡前缘,由包括剥蚀堆积地形和构造剥蚀丘陵地形组成,东部较窄,海拔900~1000米;愈往西,宽度增大,西端从山前一直延伸到额敏河附近,海拔为500~l000米,堆积地形,分布于县城南部和江克斯乡以西,下伏为基岩,在古老的砾石,碎石之上,覆盖着风积黄土。这些洪积物形成在初期仍为山前洪积扇地形,以后由于山地上升,被牵动抬高,同时又受到山区流出洪水冲刷、切割,形成沟梁相问的丘陵沟壑区,沟谷方向与河流方向一致,下切深度达40~50米,土丘比高50~100米;宽低谷洼处,土层厚,分布有农业、牧业。构造剥蚀丘陵,主要分布于靠边境线一带,是原来与南山相连的小山头,当其鞍部被冲积物掩盖后形成丘陵地,再经河流、洪水的冲刷切割形成丘陵沟壑区。地表覆盖有薄层砾质土,呈荒漠草原景观。

 

平原区

 

一、山前倾斜平原区   

该区介于南部低山、丘陵区与北部冲积平原,由哈拉布拉、白布谢河以及一些短小河流的洪积冲积扇联合组成,海拔500~800米。由于各河流依靠季节性融雪水补给,水量少而短暂。在山前形成的冲积扇规模不大,东部扇形地较窄,大部分与南部山地直接相连,仅在县城一带,山前有黄土丘陵沟壑区为过流带,地表坡度不大,仅1~4度,接近山区坡度较大可达5~6度,河流切割深在1.5~20米之间;向北地势超于平坦,河流切割逐渐减小,仅2~3米。由于河流搬运、堆积、分选作用,沉积物从山麓到冲积平原,由粗变细,坡度由陡变缓,地势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斜,土层薄为其主要特征,最厚为2~3米,一般为0.6~1米。受风蚀作用,近风区浅土层变薄,质地变粗,近山的洪积扇上部覆盖风积黄土,土层增厚。距水源近,部分开发为灌溉农田,大部仍为荒地,作春秋牧场。   

二、北部冲积平原区   

该区由额敏河南岸冲积平原与哈拉布拉,白布谢河的干三角洲组成,海拔400~500米之间,地势平坦,坡降仅0.1~0.3度。低洼处春季积水,形成临时沼泽,水草丰茂,芦苇、芨芨丛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下水位高,盐、碱化较重。河滩分布有次生林红柳、白柳、铃铛刺,成为主要的打草场和冬牧场。平原南侧接扇缘下部一带已耕垦为农田,建成井灌区,由于该区处于老风口风道上,风蚀强烈,经长期吹扬,表层细土被蚀,质地变轻,富含粗骨,以至在地表形成砾幕。(摘自《裕民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