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发挥科技对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作用,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及地区农业农村局要求,裕民县农业农村局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实际与需求,组织遴选了6个粮油主推品种和3项粮油主推技术,现予以发布。
裕民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15日
一、主导品种名单:
2024年裕民县粮油主导品种名单
序号 |
品种种类 |
品种名称 |
主推适宜(推广)区域 |
1 |
冬小麦 |
新冬18号 |
适宜县域内山前平原河灌区 |
2 |
冬小麦 |
新冬53号 |
适宜县域内山前平原河灌区 |
3 |
玉米 |
斯泰112 |
适宜县域内井灌区沿线 |
4 |
玉米 |
华美1号 |
适宜县域内井灌区沿线 |
5 |
玉米 |
正泰101 |
适宜县域内井灌区沿线 |
6 |
红花 |
裕红1号 |
适宜县域内山前平原河灌区 |
二、主推技术简介
(一)裕民县冬小麦滴灌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1 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①选定地块。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层深厚、通透性与保水保肥性能好,前茬为红花、打瓜等,不宜选用小麦茬口。
种植冬小麦的地块,应为冬季积雪期较短的区域,冬季没有积雪的区域,不适宜种植冬小麦,该区域冬季田间无稳定的积雪层,冬季如遇强寒流天气,会造成冬小麦冻害,引起大面积死亡。
②灌好播前水。冬小麦播种时底墒好,出苗整齐,如果底墒不好,出苗率低,冬前苗情弱,分和根系生长都会受到影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浇水,确保小麦适墒播种,播种前7-10天灌水造墒,灌水量40—70方/亩,确保齐苗。
③施肥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和出苗后生长发育。
施足基肥。犁地前,均匀施足基肥。耕翻前施腐熟农家肥2.5-3方/亩或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亩、尿素(纯N含量46%)8-10公斤/亩、磷酸二铵(纯P2O5含量46%,纯N含量18%)20-25公斤/亩、硫酸钾(纯K2O含量50%)5-8公斤/亩。施肥时,做到撒施均匀、不留死角。
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采用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高架液压翻转犁及时进行耕地作业,耕深28厘米以上,要求深浅一致,翻垡良好,地表残茬覆盖严密,耕后地表平整,土壤松碎、无明暗坷垃,田间清洁,不重不漏,地头整齐,到头到边。犁地后适时进行旋耕耙磨,耙磨深度10-15厘米,达到待播状态。精细整地必须保障麦田平整度高,播前镇压,紧实度一致,上虚下实,确保播种深度一致。
④选种备种。科学选择优良品种,严禁“以粮代种”。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品种选用新冬18号、新冬52号、新冬53号。使用商品化包衣种子,从源头预防病源传播。
(2)适期播种
①播种期: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确定播期,裕民县适播期为9月15日至10月15日。
②播种量:适期播种小麦,根据品种分蘖能力和千粒重确定,播种量为20-25公斤/亩,部分容重大的品种播量可适当增加2—3公斤。播期略晚、整地质量和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应适当加大播量。晚播麦每推迟1天,亩播种量增加0.5公斤,最大播量不超过30公斤。
③播种方法:采用种肥分离播种方式,机械采用48行条播机,种子播深3—4厘米。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种肥。种、肥分箱分施,肥料施在种子侧下方,施肥深度8—10厘米。做到定量下种、落籽均匀、深浅一致、播行端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边到头、覆土严密、镇压严实,确保一播全苗。
(3)播后至越冬管理
小麦播后至越冬期管理,此期以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促根增蘖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为重心,抓好补种、滴越冬水、护青、防冻工作。
①查苗补种。在播后要及时查看苗情,如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补种用种子应进行24小时浸泡催芽,以利出苗迅速整齐要注意补种相同品种种子。
②适时滴灌越冬水。日平均气温降到3-5℃时(11月中下旬出现“昼消夜冻”时)进行,有条件的适时滴灌滴越冬水,滴水量40-60方/亩、渗透深度30厘米左右,灌溉后要及时排净主、副管道中的余水,防止冬季冻坏管道。
(4)春季管理
小麦春季管理主要是返青期至孕穗期管理,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期以促苗早发稳长、蹲苗壮蘖、促大蘖成穗、增加亩穗数为中心,抓好滴水滴肥、化控、化除工作。
①基本要求
滴水滴肥应把握的原则:滴施水溶性化肥,增加滴水滴肥频次以有效调控麦苗健壮生长,预防起身拔节期旺长和灌浆期倒伏以及后期脱肥早衰。未施基肥(化肥)地块适当增加水溶性化肥比例。
滴水次数与滴肥总量指标:一般滴水5—7次,其中包括返青1次,起身至拔节2—3次,孕穗至灌浆2—3次;滴肥44-55公斤/亩,其中尿素29-33公斤/亩、滴灌一铵或二铵11-16公斤/亩、硫酸钾4-6公斤/亩。
②滴水滴肥
返青期滴水滴肥。滴返青水35方/亩;结合滴水滴施尿素8—10公斤/亩。
起身至拔节期滴水滴肥。滴水2—3次;滴水量每次30-40方/亩;结合每次滴水,亩滴施尿素8-10公斤、大量元素水溶肥3公斤或磷酸一铵6-8公斤、复合微生物液体性肥料2公斤、硫酸钾3-5公斤。
孕穗至灌浆期滴水滴肥。滴水2—3次,每次滴水量30-40方/亩;结合第一次滴水亩滴施尿素10公斤、大量元素水溶肥2公斤或磷酸一铵3-5公斤、硫酸钾2-3公斤/亩;结合第二次滴水亩滴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一铵2-3公斤、硫酸钾2-3公斤。
③适时化控化除
化控:(1)化控时间:应选在起身-拔节始期(4月中上旬),选无风晴朗天气喷施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2)化控药剂及用量:建议用50%矮壮素乳油250-300克 /亩或用5%的调环酸钙10克+25%的甲哌翁10克或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毫升/亩或用抗倒酯悬浮剂20-3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喷施1-2次,每次间隔7-10天,防止后期倒伏(注意:三唑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气温过低时不建议使用,正常情况下不建议加量使用);(3)化控作业方式:可采用人工或无人机飞防作业,做到药量准确、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无人机化控作业,要掌握好配药浓度,设置合理的飞行高度、速度与作业幅宽,以达到精准用药、提高化控效果的目的。
化除:(1)化除时间:化除时间应选在小麦起身至拔节前进行,一般在4月中下旬;(2)化除药剂及用量:防除禾本科杂草建议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或 5%唑啉·炔草酯乳油60-80毫升/亩,或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60-8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建议用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7克/亩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6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防除禾本科与阔叶杂草,建议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4-12.5克/亩+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毫升/亩或20%双氟.氟氯水分散粒剂5-7克/亩或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0-80克/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3)化除作业方式:大型拖拉机开展化除作业。
注意:除草剂最好不要用无人机喷施,容易产生药害。
(5)后期管理
进入生长后期即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期应以防早衰、防受旱、防倒伏、增加粒重为中心,重点抓好滴水滴肥。
①基本要求
滴水滴肥应把握的原则。滴施水溶性化肥,增加滴水滴肥频次以有效预防灌浆期倒伏以及后期脱肥早衰。
滴水次数与滴肥总量指标。一般抽穗期至灌浆期滴水4-5次,其中包括抽穗-扬花期1次,灌浆期3-4次;滴肥 9-14公斤/亩,其中磷酸一铵3-5公斤/亩、大量元素水溶肥2—3公斤、硫酸锌3公斤/亩、磷酸二氢钾2-4公斤/亩。
②滴水滴肥
抽穗一扬花期滴水滴肥。滴水1次,滴水35-45方/亩,随水滴施农用硫酸锌3公斤/亩,促进结实。
灌浆期滴水滴肥。滴水3-4次,第1次滴水25-35方/亩,随水滴施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3-5公斤/亩、硫酸钾1-2公斤/亩;以后每次滴水间隔10天左右,第2次滴水25-30方/亩,随水滴施磷酸二氢钾1-2公斤/亩;第3次滴水20-30方/亩,随水滴施磷酸二氢钾1-2公斤/亩;视墒情、天气情况滴第4次水,亩滴水20-30方/亩,以增加麦田湿度、降低土壤温度,预防干热风灾害。
叶面施肥。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各喷施一次叶面肥,每次喷施氨基酸水溶肥30-50毫升/亩或多元素微肥80-100克+磷酸二氢钾50-100克/亩。
(6)防治病虫害
冬小麦病虫害种类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雪腐雪霉病、根腐病、黑穗病及麦茎蜂、麦蚜等,该区域种子包衣剂应选用兼防雪腐雪霉病、根腐病、黑穗病等病害的种子包衣剂,以确保冬小麦顺利越冬,并形成壮苗。在小麦生长期应及时关注农业技术部门发布的病虫害测报信息,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科学防控。防治病虫害可结合“一喷三防”进行。
①冬小麦雪腐雪霉病防治:在用好种衣剂的同时,在积雪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的县市区域,春季提前采取机械或人工破雪,撒施农家肥、炉渣、草木灰、沙土等加速积雪融化,做好麦田融雪期间田间排水措施,降低田间湿度。
②锈病、白粉病防治:坚持“发现一点、控治一片”的防治策略,防止扩散蔓延。在发病初期,可选用25%丙环唑20毫升/亩或11.7%丙环·嘧菌酯·30 毫升/亩或 19%啶氧菌酯·丙环唑70-8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轮换交替使用药剂。
③赤霉病防治: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害,小麦抽穗期、小麦扬花初期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亩或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5毫升/亩或20%氟唑菌酰羟胺40-50毫升/亩或 48%氰烯·戊唑醇悬乳剂40-5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对于发病较重或抗病性差的或喷后遇雨的麦田,可在小麦灌浆初期药剂再喷施1次。
④茎基腐病: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要经常检查麦苗的长势,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抓住当前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预防。小麦返青拔节期可选用含有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成分药剂对茎基部粗喷雾,操作时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能保护健株不受病菌侵染,减少产量损失。为确保防治效果,重发生地块间隔5—7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
⑤蚜虫防治:小麦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进行防治。可选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亩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克/亩或22%噻虫·高氯氟10-15毫升/亩或 22%氟啶虫胺腈20-25毫升 1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也可与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防病虫害同时兼防干热风。
⑥麦茎蜂和麦秆蝇防治:在小麦抽穗后成虫出土高峰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喷施3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毫升/亩或氯氟·吡虫啉悬浮剂25-30 毫升/亩进行防治。
(7)小麦低温冷害及干热风防治技术
①低温冷害防治技术
对冬麦田进行镇压,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增强抵抗“倒春寒”灾害能力,在“倒春寒”发生前,进行叶面喷施微肥、植物抗寒剂、低温保护剂、防冻剂等,同时合理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和微肥,可增强抗寒力,对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7公斤;对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促进恢复生长。
②预防干热风技术。小麦进入灌浆至成熟阶段,连续高温天气易形成干热风造成小麦早衰、穗粒重下降,预防措施一是及时浇好麦黄水,二是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腐殖酸类叶面肥,增强抗旱能力。
(8)适时收获
在蜡熟末期适时组织抢收,防止收获过早或过晚影响产量。严格落实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收获过程中损失率不得超过2%,籽粒破碎率1.5%以下,籽粒含杂率2%以下。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水分≤13%及时入库仓储。
2 适宜区域(适应推广应用的主要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裕民县全县冬小麦种植区,以中强筋冬小麦品种为主,兼顾中筋超高产品种。
3 注意事项(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
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
(1)确保整地、播种等农机作业质量,作物的单产的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是关键,整地质量一定要达到精耕细作齐、 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播种质量一定要达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做到一次完成施肥、铺设滴灌带、播种、覆土、镇压等。
(2)结合裕民县实际,尽量采用适墒犁地播种,有条件的播前应及时灌足播前水,确保播种时土壤有充足的底墒;若墒情不足或未能及时浇上播前水的地块,应播后结合墒情及时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技术,确保播后出苗整齐一致。
(3)及时更换种子,杜绝“以粮代种”现象。
(4)做好苗情调查,科学识苗分类管理,做到“旺控弱补”。
(5)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托“一喷三防”项目,对重大病虫害利用飞防做到绿色“统防统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最终获得优质高产。
(二)玉米滴灌密植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抗倒伏、抗茎折、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主推斯泰112、华美1号、正泰101等品种。
(2)施肥整地:施足基肥,耕翻前亩施有机肥2.0-3.0吨或颗粒有机肥50—1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15—18公斤、硫酸钾5—8公斤、锌肥1—2公斤,犁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秋翻施入犁底层。耕深30厘米,播前对翻耕地块用旋耕机、驱动耙、联合整地机等机械进行适墒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3)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视品种熟期和耐密性确定,中晚熟杂交种一般7000—7500株/亩;中早熟杂交种7500—8000株/亩。
(4)导航精量播种:带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和精量点播机,能一次完成施肥、铺设滴灌带、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
(5)滴水出苗:播种后当天即可连接田间支管和毛管,达到随时滴灌状态。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尽早滴出苗水。滴水量以15-30m3/亩为宜,确保出苗率在95%以上。
(6)中耕:机械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调节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促进根系下扎。中耕作业刀具距玉米植株10cm,中耕深度10—15cm,中耕作业无明显伤根,伤苗率小于3%。出苗显行后2—3展叶第1 次中耕,5—6展叶第2次中耕。
(7)化学除草:整地前用100—120g/亩乙草胺兑水30—40kg/ 亩,均匀喷洒土壤表面。玉米3—5叶期,用烟嘧碘隆+莠去津+ 硝黄草酮或硝黄草酮+苯唑草酮等复配除草剂进行喷雾处理,剂 量按说明书要求。
(8)化控防倒:玉米6—8片展叶期,用羟烯乙烯利、玉黄金、吨田宝等玉米专用生长调节剂兑水30—40kg喷雾化控,具体用量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要求。
(9)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主要预防玉米螟、黏虫、双斑萤叶甲以及各种叶斑病的发生;开花吐丝期后10—15天,主要预防蚜虫、双斑萤叶甲、茎腐病、穗腐病,以及各种叶斑病的发生。杀菌剂主要选择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菊酯等内吸传导型杀菌剂;杀虫剂主要选择康宽、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广谱性杀虫剂。
(10)水肥精准调控:根据玉米需水、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灌溉与施肥,参考表1。
(11)适期收获:机械直接脱粒收获要在玉米完熟期后延3~4周,籽粒含水量下降到30%以下时为宜。要求机械收获籽粒损失率≤2%,籽粒破碎率≤1%,苞叶剥净率>85%,果穗含杂率≤3%。
表1 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水肥决策表
单位:m3、kg
灌水施肥次序 |
时期 |
灌水量 |
纯氮(N) |
纯磷(P₂O5) |
纯钾(K2O) |
1 |
出苗水/种肥 |
25-30 |
/ |
5 |
/ |
2 |
8—9展叶 |
25-30 |
3 |
1.5 |
1.5 |
3 |
12—13展叶 |
30-35 |
3 |
2 |
1.5 |
4 |
18—19展叶(吐丝) |
35-40 |
3 |
1.5 |
1.5 |
5 |
吐丝后5天 |
35-40 |
2.5 |
1 |
1.5 |
6 |
吐丝后15天 |
35-40 |
2.5 |
1 |
1.5 |
7 |
吐丝后25天 |
30-35 |
2 |
1 |
1 |
8 |
吐丝后35天 |
30-35 |
2 |
1 |
/ |
9 |
吐丝后45天 |
30-35 |
1 |
/ |
/ |
10 |
吐丝后55天 |
20-25 |
1 |
/ |
/ |
11 |
吐丝后60天 |
10-15 |
/ |
/ |
/ |
12 |
总量 |
340-360 |
20 |
15 |
8.5 |
2 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裕民县全县玉米种植区。
3 注意事项
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
(1)确保整地、播种等农机作业质量,作物的单产的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是关键,整地质量一定要达到精耕细作齐、 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播种质量一定要达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做到一次完成施肥、铺设滴灌带、播种、覆土、镇压等。
(2)结合裕民县实际,秋季及时秋翻整成待播状,来年适期播种,有条件尽量采用新型导航精量播种机械,做到施肥、铺设滴灌带、覆膜、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必要时视墒情及时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技术,确保播后全苗。
(3)根据区域气候环境特性,因地制宜选择耐密植玉米优良品种,结合品种特性合理调控群体密度,不要盲目去超大增加种植群体密度,以免造成群体过旺、透气性能差,导致植株疯长、穗位升长抗倒伏抗逆行能力差、秃尖严重,严重影响单产水平及品质,中晚熟杂交种一般控制在7000—7500株/亩、中早熟杂交种7500—8000株/亩。
(4)根据裕民县井灌区沿线气候特征,对于种植玉米等高干作物,尽量提前做好化控防倒技术,缩短节间,达到植株健壮、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获得超高产高效益的目的。
(5)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托“一喷多促”项目,针对玉米常年发生普遍的病虫害(如: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等),要及时提前做好预防,发生初期要及时做好预防预案,采用飞防实施绿色“统防统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最终获得优质高产。
(三)裕民县滴灌红花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技术要点
(1)精耕细作
秋翻或春播前犁地整地,耕深25cm以上,整地按照“平、齐、松、碎、墒、净”六字标准,达到下实上松要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呈待播状。
(2)施足基肥
按照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平衡施肥,方法是犁地前每亩均匀撒施厩肥2吨、二铵15公斤。
(3)适期播种
①选种:选用含油率高、抗逆性强、品质好、丰产性强的优良红花品种,种子质量应达到良种级,目前主要以“裕红1号”和云红系列品种为红花主推品种。
②种子处理: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然后晒种 (1~2 )天,提高发芽率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再用杀菌剂或种衣剂处理种子,防治苗期病虫害,并能促进壮苗、早发。
③播期: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5)℃或5cm地温达5℃时,最适播控制在1.5--期在4月上中旬。
④播种方式:采用20+40+20+40宽窄行精量点播,播深 (4~5)cm,亩播量控制在1.5--1.5kg/亩,做到播种、铺设滴灌带、覆土一次性完成。
⑤播种质量:播深一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播行端直,覆土严密,镇压平实。
(4)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种:出苗后发现缺行断垄要及时进行人工补种,出苗前遇雨板结时,要及时疏松穴孔表土,力争全苗。
②中耕除草:除草可采用机械和化除两种方式,第一次可在定苗前进行,机力第一次中耕深度8—12厘米,谨防埋苗、铲苗。第二次中耕在红花伸长初期进行,中耕深度14-16厘米。化除应选用高效盖草能,使用方法为:用药剂30毫升/亩,兑水50公斤。
③肥水管理:红花全生育期需滴水3-4次,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在6月10日前后,亩滴水量35立方米,带尿素2公斤/亩;第二次在6月25日前后,亩滴水量35立方米,带尿素2公斤/亩;第三次在7月10日前后,亩滴水量40立方米,带磷酸二氢钾3公斤/亩;第四次在7月20日前后,亩滴水量40立方米。
红花滴水与土壤、气候、苗情有关,缺水年份可适当增加滴水量与滴水次数,降水多的年份且土壤不太缺水状况下,可适当推迟灌水期或减少灌水,滴水过多易引发病害,造成减产。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绿色控制技术。红花主要虫害有象甲、地老虎、蚜虫等,象甲、地老虎可通过轮作或秋翻破坏其活动场所,病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等,针对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防控策略预防和控制红花病虫害。
(6)采收
①花丝采摘:花冠裂片开放,雄蕊开始枯黄,花色鲜红油润时即可采摘,采花以清晨为宜。采收的花丝应放在通风处晾干,忌在烈日下晒干。
②红花籽收获:植株叶片枯黄,茎秆表皮萎缩,果球开裂即可收获。收获时应降低收获速度,确保收获质量。
2、适宜区域
该技术在本县乃至塔尔盆地和周边相邻地州市均可适应。
3、注意事项
结合土壤墒情,合理掌握灌溉次数及灌溉水量,控制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适当偏重磷钾肥、控制氮肥,避免植株生长过高,花蕾下垂,花丝采摘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