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

2024年度述法报告

来源:裕民县政务服务中心 日期:2025-04-07 16:23:54

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邢媛

 

根据工作要求,现述法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强化法治学习,提升人员素养

一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内容涵盖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与政务服务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等形式,确保每位工作人员深刻理解法律条文内涵,熟练掌握业务操作中的法律依据与规范。今年以来,开展培训2次,普及人数30人次。二是督促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利用网站、手机 APP 等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法律学习资源。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三是阅读法律书籍和文献鼓励工作人员自主阅读法律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料,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截至目前,开展交流2次,6人分享心得体会。四是开展法治知识宣传、问答等活动1次,激发工作人员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心内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与业务水平。

(二)依法依规办事,规范服务流程

一是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督促部门认领并发布在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有1132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有1115个。明确每个事项的法律依据、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在法定框架内进行,杜绝违规增设审批条件、超期办理等现象。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强化群众监督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通过系统、定期抽查办件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服务行为,保障依法依规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实体大厅醒目处张贴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并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好差评”评价机制,利用现场端、短信端、移动端、二维码等七种评价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效能、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反向促进中心作风建设。今年以来政务服务“好差评”等渠道反映的各类诉求5件,集中办理5件,办理率100%,实现以高质量高效率为民解忧。

二、亮点工作

(一)普法维度拓展“广”

坚持用好主流媒体阵地,建强新媒体阵地,着力打造“站位高、故事新、有热度”的法治宣传主基调,推广“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实时推送普法微视频、法律知识图解等最新普法资讯,从多视角、多领域、深入宣传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传播践行法治正能量,打造普法宣传新高地。

(二)定制法治宣传

结合“4·15国家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咨询点,发放宣传册一千余份,解答政务服务咨询2000余人次

(三)多举措开展个性化服务

一是“帮办代办”服务,让政务服务更便捷。中心始终坚持“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的理念,成立党员帮办代办“红色上门先锋服务”队及时给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陪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路,企业不跑路,干部多跑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将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2024年1月以来提供了22次帮办代办服务。二是“综合窗口”展新颜,政务服务再升级。按照“受审分离”模式全面推行“一窗综办”。根据“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设立综合业务窗口1个,13个部门14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统一受理,通过专人负责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工作,符合受理条件的事项当场受理,授权单位按时限完成后台审核、审批、制证等工作,审批结果统一汇总送达综合窗口,事项办结后,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及时通知申请人到窗口领取审批结果,有效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审批效能慢等问题,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2024年1月份以来办理事项58件。三是 “跨省通办”工作取得新突破。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高频事项,依托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涉及市监局、住房公积金、人社局、公安局、不动产等9个部门110项事项“异地可办”“跨省通办”。 截至目前已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473次。四是“容缺受理”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破除以往“材料不齐不给办”的观念,实行行政审批“容缺办理”工作机制。在强化信用激励基础上,积极靠前服务,在市场主体申请设立登记、变更登记等事项时,申请人只要签订容缺承诺书在一定时限内补证材料即可先行办理,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并对容缺办理登记市场主体进行跟踪服务,加强事中事后服务和监管。2024年1月份以来,中心各窗口开展“容缺受理、容缺办理”设立、变更等登记事项共43件。

三、问题短板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问题短板

一是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在学习中,学习与本职业务相关法律较多,学习其他法律法规少。在工作推进中,对本职业务、党务等重点工作注重多,对法治工作重视少。在抓班子成员法治思想建设方面用力不足,没有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二是法治意识树得不牢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领会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学习各类法律存在不深入学习,存在用时学一学、忙时停一停的现象,没有做到学懂弄通做实。面对突发事件,固化于原有的思维模式,存在凭经验解决问题的现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防范风险、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还有欠缺。潜心研究法治力度不够,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用什么学什么、学一点而不全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法治宣传教育有欠缺。在开展普法活动时,过于学术化,缺乏针对性,开展活动的载体和方式单一,中心和窗口党员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在新媒体新媒介新技术的学习、操作和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多数依靠于集中学习,利用学习强国、法宣在线等学习力度不够,宣传的实效性、覆盖率不尽如人意,致使宣传效果不理想。学习内容仅停留于行业内的相关法律知识,对其他法律方面涉及不多,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学习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建设法治人才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加强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做到系统学习掌握,学习领会,学懂弄通做实,紧密结合当前政务服务工作新要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与继续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学习活动,提升其法律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二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作品,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知识;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开展“法治进企业”“法治进社区”等线下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性与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