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542250032/2025090200000059 | 发布机构: | 裕民县文旅局 |
生效日期: | 2025-09-02 | 有效性: | 现行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公开事项 |
裕民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建立健全裕民县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使应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市民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文旅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旅游者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分类
根据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可分为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事故,大型游乐设施设备事故,缆车、索道、滑道事故,拥挤****,消防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卫生以及其他严重影响旅游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2.分级
根据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共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Ⅰ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Ⅰ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旅市场行政管理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达到3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
④旅游者500人以上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⑤其他在境内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特别重大威胁的事件。
(2)重大(Ⅱ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Ⅱ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旅市场行政管理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的;
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⑤旅游者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
⑥其他在境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
(3)较大(Ⅲ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Ⅲ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旅市场行政管理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旅市场行政管理工作,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的;
④文化市场经营、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信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传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⑤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⑥旅游者50人以上、2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⑦其他在境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的事件。
(4)一般(Ⅳ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般(Ⅳ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1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5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旅市场行政管理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在3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导致1人以上重伤或者3人以上轻伤的;
④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含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⑤文化市场经营、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信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传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本辖区范围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⑥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下;
⑦旅游者5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⑧其他在境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裕民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一)人员组成
组 长:局主要领导
副组长:各分管领导
成 员:局属各单位及股室负责人。
局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2)决定启动或终止本预案应急机制。
(3)确定并指派领导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及分工。
(4)分析研究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事态发展,作出相应决策,或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政策、措施及建议。
(5)决定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新闻报道等相关事宜。
(6)研究、决定其他有关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2)负责与县直有关部门的联络。
(3)完成领导小组交办事项。
3.成员科室、直属单位职责
县文化馆牵头负责研究处置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研究处置营业性演出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发生在歌舞娱乐场所、网吧、旅游景区等场所的突发事件;公共服务股负责研究处置管辖的文物保护单位(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大型节庆演出展览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中的后勤服务工作;局党组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局属单位比照本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本单位应急指挥小组。
三、信息报送
1.基本原则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接报后应立即向县应急办和上级文化旅游行政部门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2)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喜忧兼报。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2.报送内容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的估计;事件原因分析;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报送形式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采用分级报送原则。县文旅负责向县应急办和上级文化旅游行政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音像摄录的形式。
(三)指挥和处置
1.县文旅局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执行县应急办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2.县文旅局各有关部门应主动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在当地应急办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人员抢救和现场抢险,并随时向上级文化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的情况。
3.县文旅局相关股室及下属单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
4.信息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执行,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
四、后期处理
(一)文旅系统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事件处理结束后,文旅要协助县人民政府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应急办和上级文化旅游行政部门作出报告。
(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修改或补充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
(四)奖惩:文旅局应对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旅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其责任。
五、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建立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旅游市场突发事件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贮运安全的区域。
(三)人员保障。文旅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应组建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在县应急办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
(四)宣传、培训保障。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旅游市场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要通过图书、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依靠广大群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旅游市场的人员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积极组织突发事件预备队进行技术通讯培训,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旅游市场的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